科技創(chuàng)新
獲獎信息
|
長沙院歷年獲國家科技獎項目清單 |
|||||
|
序號 |
年度 |
項目名稱 |
主要完成人 |
完成單位 |
獲獎級別 |
|
1 |
1985 |
動力機器基礎設計規(guī)范(GBJ40-79) |
陳雋偉、陳欽煥 |
機械工業(yè)部第一設計研究院、機械工業(yè)部及建材部有關設計院、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 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2 |
1985 |
銅精礦熔煉反射爐收塵系統(tǒng)技術改造 |
謝玉成、趙必忠、錢朝葆、周應杰、張德仁 |
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、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、冶金部安全技術研究所、大冶有色金屬公司、沈陽鋼鎂設計研究院 |
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|
|
3 |
1991 |
提高大廠現(xiàn)有選礦廠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 |
|
長沙有色院、大廠礦務局、北京礦冶研究總院、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、廣西冶金研究所 |
國家七五攻關重大成果榮譽證書 |
|
4 |
1992 |
大廠現(xiàn)有選廠提高選礦指標的研究 |
曹秋成、大廠礦務局等 |
長沙有色院 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5 |
1993 |
高濃度全尾砂膠結充填新工藝和裝備研究 |
馮秋明、尹慰農、王之瑛、張文尚、高泉 |
凡口鉛鋅礦、長沙有色院、長沙礦山研究院 |
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|
|
6 |
1996 |
國家標準《構筑物坑震設計規(guī)范》(GB50191-93) |
,劉文虎、楊立、陳幼田、尹家順 |
冶金部建筑研究總院、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、長沙有色院等 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7 |
1996 |
全泥氰化尾礦處理新工藝 |
安國榮、冶金部長沙礦冶研究院 |
山東省平邑歸來莊金礦、長沙有色院 |
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|
|
8 |
1999 |
桂西北地區(qū)巖溶堆積型鋁土礦的開發(fā)應用 |
陳仲泰、金嗣同、顏學軍 |
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 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9 |
2001 |
鎢鉬鉍復雜多金屬礦綜合選礦新技術—柿竹園法 |
彭壽清 |
柿竹園礦、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 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10 |
2002 |
大廠高銦鋅精礦鋅銦冶煉新工藝及新技術產品的開發(fā) |
戴學瑜 |
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
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11 |
2011 |
鉛高效清潔冶金及資源循環(huán)利用關鍵技術與產業(yè)化 |
余剛 陳智和 吉賢 |
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 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12 |
2014 |
有色冶煉含砷固廢治理與清潔利用關鍵技術 |
柴立元、蔡練兵 閔小波、高長春,梁彥杰、鄭雅杰,余 剛、宋修明,楊志輝、張傳福 |
中南大學、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等 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13 |
2018 |
鋅清潔冶煉與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和裝備 |
蔣開喜、余剛、何醒民、劉野平、王海北、張登凱、劉志宏、劉亞建、許志波、劉金庭 |
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,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,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,中南大學,巴彥淖爾紫金有色金屬有限公司,株洲火炬工業(yè)爐有限責任公司,中際山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
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
|
14 |
2024 |
有色冶金高效轉化精準調控與智能自動化系統(tǒng) |
陽春華、黃科科、蔡幼忠、孫備、官樣昌、康國華、林成東、劉衛(wèi)平、馬寶軍、鄢鋒 |
中南大學、江西銅業(yè)集團有限公司、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、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、中國瑞林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、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南丹縣南方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 |
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|